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,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。

这剧抄的,脸都不要了?

文 / 夏天 2022-06-30 16:16:02 来源:亚汇网

   韩剧又叒叕被爆抄袭国产剧了。

  

   你没看错——

  

   上次《德鲁纳酒店》抄袭《东宫》的气还没生完。

  

   这次《还魂》就把《将夜》《陈情令》《香蜜》《千古玦尘》《与君初相识》……给打包“还原”了。

  

   设定上,杂糅了《将夜》和《陈情令》。

  

   感受一下——

  

   女主落寿利用禁术还魂到一个盲女身上,命运般地遇到了被封住气门无法修炼的男主张煜。

  

   张煜认定落寿就是能帮他打开气门的人,要认他当师傅。

  

   呃......动了,DNA动了。

  

   造型特效,则集各家之所长。

  

   分镜照搬《将夜》:

  

   特效学习《香蜜》《千古玦尘》:

  

   造型参考《与君初相识》:

  

   过了,真的过了。

  

   连韩国人都看出这剧特别有中国味道。

  

   一看编剧——

  

   呦呵,又是你,洪氏姐妹。

  

   @just吐槽的小号

   这,是国剧支楞起来了,让韩剧也慕名前来几次三番抄袭?

  

   还是韩国人已经不满足于申遗各种节假日,开始染指中国仙侠神话题材?

  

   是该骄傲,愤怒?警惕,还是思考?

  

   不如,今天就来好好聊聊与韩国人怎么吵都吵不完的抄袭那些事儿——

  

   抄袭是存在一条路径的,在综艺板块尤其明显。

  

   内娱抄韩国,韩国抄日本,韩国从来不是世界起源。

  

   很多人都知道内娱抄韩综的那些“光辉事迹”。

  

   《向往的生活》抄袭《三时三餐》,已经风风光光播到第六季。

  

   《花儿与少年》抄袭《花样姐姐》,成就内娱学者核心教材“花学”。

  

  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《RUNNING MAN》照搬日综《vs岚》的游戏环节,PD出来公开道歉。

  

   它最核心的玩法撕名牌,我们08年就播出的国综《勇往直前》也用过。

  

   大家也都知道国内恋综爆发的节点,是2018年《heart signal2》的爆火。

  

   不知道的是,日本1999年就有了《恋爱巴士》,2012年有了《双层公寓》。

  

   2017年就有往素人里放“感情骗子”、集恋爱与悬疑于一身的《别被狼君所欺骗》(这节目hin刺激,一些高中生恋爱。

  

   咱东亚三小龙天下一般抄,翻一翻族谱,捋一捋时间线,谁比谁高贵?!

  

   很多吃瓜群众抱着“大家都不是好东西”的心态,能特别宽容地看待抄袭这一回事。

  

   而忽略的是,抄袭也是需要分类的,他们造成的影响也大有不同。

  

   一类“抄”的是框架。

  

   比如《明星大侦探》,节目创意源自韩国JTBC台的推理综艺《犯罪现场》。

  

   声明一下,《大侦探》没有抄袭,它买了《犯罪现场》的版权,并且将原版的制作组请来国内做现场指导。

  

   用它来举例子,是因为《明侦》确确实实借助《犯罪现场》的框架做出了自己的内容,去韩化非常成功。

  

   每一案原创一个故事,每一个故事都是对现实社会的一句喊话。

  

   《夜半酒店》讲儿童性侵;《绿洲之上》讲环境污染......

  

   在豆瓣韩综分数虚高的大环境里,评分逆袭原版,真正做到了青出于蓝。

  

   或者格局打开,举一反三。

  

   恋爱观察类综艺兴起后,Channel A马上着手制作了职场类观察综艺。

  

   初看《新职员诞生记》,就觉得它的镜头语言与BGM似曾相识,一翻——果然是《heart signal》的原班制作团队。

  

   而一类是毫无逻辑地照搬。

  

   很多人把《极限挑战》乃至严敏捧上了天,实际上《极挑》也是靠抄袭起家的。

  

   节目效果好,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选对了人,而非走对了路。

  

   韩国原版《无限挑战》,早期也有日本综艺的影子。

  

   后期通过一个个脑洞大开、有趣好玩的长期特辑——六六歌、捉迷藏、无人岛、无限商社,以及这个节目无可取代的社会责任心,奠定了自己国民综艺的地位。

  

   比如,他们在节目里拉飞机,是因为当时韩亚航空坠机事件发生,291名乘客和1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。

  

   节目组策划出这个选题,给韩国国民以信心。

  

   而《极限挑战》对《无限挑战》的抄袭,相当于把综艺故事线当成婚礼酒席流程在走。

  

   可笑又可悲。

  

   @奋斗在韩国

   但由于原版过于优秀,选的嘉宾也自带梗。

  

   《极限挑战》一类综艺还是收视爆表兼好评如潮,被奉上神坛。

  

   直接导致的问题是,大家渐渐有所感知——韩国有什么新综艺上线了,别急,内娱马上也就有了。

  

   因为抄袭通常没什么成本,甚至还能一举成名。

  

   而另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是——

  

   很多购买原版综艺版权的国综成了绝世大冤种。

  

   由于版权购买问题,意味着他们的上线时间很可能晚于抄袭节目。

  

   央视《了不起的挑战》质量口碑都属上乘,但在《极限挑战》之后播出显然占尽弱势。

  

   其一,风头完全被同类的《极挑》盖过。

  

   其二,钱花了,但显得自己像个盗版。

  

   播了一季之后腰斩,有苦也没地方说。

  

   抄袭就像一记回旋镖,怎么扔出去都会伤到自己人。

  

   最后一类,单拎出来说是因为它通常是单向的——

  

   韩国对中国。

  

   也因为直接称呼为抄袭有些不太准确。

  

   或许可以称之为“文化挪用”。

  

   一种感觉,《还魂》的抄是有策略的。

  

   从题材上看,偏偏是仙侠。

  

   不难发现,在外网最受欢迎的中国剧集类型就是古装或仙侠。

  

   《元素、框架、逻辑:叙事学视域下的中国故事讲述策略——

   从我国仙侠剧在YouTube平台的流行谈起》

  

   其次是内容。

  

   《还魂》主抄《将夜》,又让人幻视了《香蜜》《陈情令》《与君初相识》《千古玦尘》。

  

  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洪氏姐妹长期卧底各大中国视频平台,狂记知识点。

  

   连恋爱主线,都是仙侠剧里最常用来强调禁忌感的师徒恋。

  

   能说她们三个学到了吗?

  

   最后,是平台。

  

   从《鱿鱼游戏》在全球爆火起,韩剧和网飞的合作就越来越紧密。

  

   不论质量如何,韩剧在欧美市场的曝光度持续走高。

  

   《还魂》投资300亿韩币。

  

   主打首部韩风仙侠,在tvN和网飞两大平台同步播出,声势浩大。

  

   无论是不是我的“阴谋论”,这三点都是不争的事实。

  

   韩剧从不照搬,他们抄的不是框架、不是创意,而是直冲着中华文化而来。

  

   仙侠本就带有独特的中式烙印,脱胎于各类民间神话与志怪传说,其体系庞大而独特。

  

   那些想象从来不是凭空出现。

  

   《千古玦尘》

   妖魔形体的想象可能发掘于《山海经》,仙术武器的设定可能取材自《封神榜》,世界观的架构可能源自于道教典籍《神仙传》《列仙传》。

  

   这才是《还魂》抄袭这件事引发警惕与愤怒的根源,它试图抄走的是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。

  

   韩国人为什么要抄?

  

   还不是因为他们没有。因为从来就没有,所以也难以诞生国人如此丰富的想象与完整的设定。

  

   《还魂》显然没有理解透仙侠这个题材。

  

   造型洋不洋土不土,穿着古风顶着杀马特头,像来中国景区旅游体验传统服饰的国际友人。

  

   台词故作高深,给女主取了个谐音梗名字——落寿。

  

   寿,同“首”,意味着女主所到之处必要人性命。

  

   一些仙侠设定更是小儿科。

  

   落寿最拿手的招式是,用剑激起水气,一滴毙掉敌人命。

  

   剧里将它命名为,弹水法,不得不说,非常简单粗暴直白易懂。

  

   而《香蜜》里,几大水系法术的名字,不是“灭日冰凌”,也是“水系凌波掌”。

  

   一团黑气中,勉强看清眼睛、鼻子、嘴巴轮廓的神兽,叫鬼狗......

  

   在中国志怪故事里,它可能是《山海经》里“其状如犬而人面”的山獩,可能是《封神演义》里“七怪之中他是首,千年得到一神獒”的戴礼。

  

   它抄得非常失败,算是给内娱提供了不少笑料。

  

   但别忘了抄袭的回旋镖属性——它又一次扎到了我们自己的身上。

  

   前两类抄袭在国内的泛滥,让国产综艺与剧集深陷泥沼。

  

   脚被牌坊困住——

  

   我们抄了人家那么多,想骂都有点没底气。

  

   眼睛被虚荣蒙住——

  

   对自己的作品双标,用抄得好看不就行了的理由开脱。

  

   又瘸又瞎,国剧与国综怎么能好?

  

   对,这次韩剧抄得又土又烂,可以骂!

  

   可如果他下一次抄成功了,在我们这一套评价标准之下,谁能骂得理直气壮?

  

   可能会有很多人说,明明这事是韩国人抄袭,为什么最终又“骂”回了内娱。

  

   很简单——

  

   因为韩国人跟我压根没关系,并不在乎他们是好是坏,抄了没抄。

  

   我在乎的是,内娱不能因为它也抄了你,就做出一副你抄得稀烂,你不是好东西的姿态,自欺欺人。

  

   我希望的是,我们能把别人抄都抄不好的东西,拍好,让别人不敢轻易冒犯。

  

   《梦华录》的出现就提供了一种思路:

  

   关汉卿的文学作品,其故事乃至思想内涵到今天都毫不过时。

  

   为什么不拍?

  

   冯梦龙的“三言二拍”,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》,拍过了还可以再拍!

  

   与其狂买小甜文、耽美文的版权,为什么不从我们的历史中去寻找文学性思想性极高的瑰宝?!

  

   《聊斋奇女子》之《侠女》

   我们明明有那么多传奇的人物、宝贵的精神。

  

   是捭阖第一的鬼谷子机敏巧辩不让人拍案惊绝?还是兼爱非攻的墨子思想不够深邃?

  

   是少年将军霍去病征战沙场的故事不扣动心弦?还是清朝女科学家王贞仪仰望星空的一生不浪漫?

  

   是《申报》主编史量才的死不够重于泰山,还是跟着徐霞客领略大好河山的视角不新奇?

  

   《国家宝藏》子枫妹妹饰演王贞仪

   中韩抄袭之争之所以永远吵不出个结局,是因为我们没有手段真正去管制、约束对方的行为。

  

   网络骂战是一时的,真正的好作品却是可以挺起胸膛传承几代的。

  

   我想,最好的防抄袭手段可能是——

  

   管好自己的、拍好自己的,让对方再“抄”时掂量掂量自己配不配、行不行。

相关新闻

加载更多...

排行榜 日排行 | 周排行